《我家的医生》首播,故事性差,每个桥段给的“动力势能”不足 -

5月9日晚间,电视剧我家的医生》在芒果TV上线,正式首播。通过这些剧情,能够看出来,这部戏想要努力实现一种烟火气,想要给观众们一种就在身边的感觉。但是,电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娱乐形式,故事性是其首要原则,《我家的医生》目前最大的问题便是故事性不足,近乎每一个桥段给的“动力势能”都不足。这是一部问题出在编剧身上的作品。



烟火气和温暖感,是《我家的医生》能够一眼看出来的追求。为了实现这种烟火气,该剧当中的主角们没少在街边的美食店当中吃饭。甚至于,该剧的很多镜头当中,都去呈现切菜和炒菜的内容。这些细节上的做法,当然是有价值的。但是,这是局部的烟火气,不是通过故事方式实现的烟火气。

温暖感,在该剧当中,也是局部实现的。尤其是社区医生对于病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,乃至于社区医生要看孩子一样看护有些上了岁数的病人。这些内容,都是塑造温暖感的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一点则是,如果就在观众们身边的角色,演绎出来的故事并不符合身边真实的话,温暖感就像空中楼阁了。



《我家的医生》现在最大的问题,是故事性的问题。我们先只谈剧本。这个剧本,没用的桥段太多了,而有用的桥段太少。也就是业内经常说的,“您这个剧本注水了,需要大面积删戏才行”。该剧的首集内容,作为故事属性的产品出现的话,就两个有用的内容。第一个,老病人想念母亲而作妖。第二个,弟弟遇到哥哥,多次作妖。

而在第二集当中,弟弟持续作妖,还是对第一集的延续。在剧本创作当中,我们把这两个内容称之为大情节。而一个大情节,需要多个小情节来填充完成。当然,正常的电视剧剧本,一集的内容,需要至少三到五个大情节,这一集,才算是给足了观众讯息,才会让观众们觉得它有故事性。



拿这些硬性指标来看《我家的医生》,就和社区医生查血类似了。很多硬性指标,这部电视剧无法过关。两个大情节,竟然填充了一个小时的内容。别人40分钟就给足三到五个大情节,这部戏,60分钟才给了俩大情节,就注定让观众们感觉到没啥故事内容了。这类电视剧,给人的感觉是,没话硬说,使劲凑时长。这显然是编剧缺乏基础生活采风造成的必然错误。

像这类扎根在生活当中的故事,最烧编剧的CPU了。很多架空的题材,咱们可以通过创作技巧来胡编乱造。社区医生这类题材内容,则没办法胡编乱造,只能深入生活,认真采风,社区医生是怎样的,就创作成怎样的。《我家的医生》现在上线的这些剧情,呈现出来的问题便是,编剧没有找对矛盾点,为了一些虚构的矛盾点而使劲注水。比如说,社区医院有编制,但招聘不到医生。



如果说这部电视剧放在二十年前,医学毕业生还少的时候,说很多城区的社区医院招聘部那么容易,这还是能让城市观众信服的——该剧故事,便是城区。但是,放在当下,说有编制,都无法招聘到医生,这就是典型的糊弄观众了。咱们当下,每年毕业多少医学专业的大学生,社区医生的编制多么不好考了,编剧和导演显然并未认真采风。所以,这剧到了第二集的时候,一群人挽留弟弟的戏,就显得不真实了。

《我家的医生》目前上线的这些剧情,我看不到社区医院真实的困境。剧作的创作立场,更像是社区医生的自我抱怨——编剧和导演帮助完成。但这些所谓的抱怨,最终解决的办法,又不是寻求实际解决,而是寻求一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来解决。但是,当观众们想要问具体的工作难点的时候,该剧又说不清道不明。



在具体的创作细节当中,这部电视剧给人拖沓臃肿的感觉,实在是因为,它在每一个具体的桥段当中,都无法实现剧情的“动力势能”。编剧在创作的时候,要想清楚,每一场戏,要给观众们什么。《我家的医生》不太尊重电视剧本身的故事性,相反,编剧在连续的多场戏当中,都想着,观众们,我要感动你们,我要感动你们。结果,大量的戏份,没有向前的动能,只能廉价的感动。

电视剧在剧本创作当中,其实可以引入高中物理课力学的那些内容。一场戏,它的前进力是多少,阻力是多少,谁给向前的推动力,谁给戏份阻力,如何克服阻力,或者,阻力如何拦住了向前的力。这是编剧创作技术当中必须被细化出来的,创作者自己要有清晰的概念。不然,就是《我家的医生》这个样子了,大面积的絮叨,剧情停滞,很多桥段还失真。这部电视剧给我的观感便是,编剧不懂行,不入门。(文/马庆云)


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!